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扎实推进“三名”工程  倾心培育“国之英才”

发表时间:2025-02-12 12:44作者:高华强 张馨郁 张晓帆


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高效统筹、认真部署、迅速行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素有“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美誉之称的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就有着当地唯一一所国办中职学校——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名校、培名师、育名生”的“三名”工程为发展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优服务,坚定不移地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成为了老百姓口中“校风学风好、学生出路好、群众口碑好”的“三好学校”。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创名校

无根之木岂能参天?无源之水岂能不息?什么才是学校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呢?毋庸置疑,必然是学校文化。它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师生的生长方向,激励他们铿锵有力地行进在“创名校”的发展之路上。

武城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是黄河水、运河水、长江水的汇聚之地,中国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文状元孙伏伽就是武城人,因此武城素有“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的美誉。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蕴,武城县职业中提出“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的文化发展思路,以弘扬“红色文化、状元文化、两河文化”三大文化为目标导向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文化凝聚力。着力打造以“红色职教堡垒、红烛育人先锋、红心学生工匠、红色联盟基地、红色物业品牌”为主体的“五红”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线上线下校史体验馆、红色物品博览馆、红色故事润心馆等,展览革命先辈穿过的草鞋、红军服、用过的油灯等富有年代感的物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建黄河运河文化展览室,收集陈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纺车、马灯、织机、汉服等物件,组建运河号子、架鼓、剪纸、虎鞋虎枕制作等社团,将育人融入社团活动,以“学要学得扎实,玩要玩得痛快”为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社团实践中体会并传承黄河运河文化;围绕状元文化讲述孙伏伽故事,确立了以春季高考为主体、就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发展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赛道。

高层次的育人方式应该是以文化人。依托三大文化,武城县职业中专加强了与武城县特色骨干产业的契合度,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产业引领,打破专业壁垒。古贝春酿酒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古贝春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打造教育联合体,共建古贝春白酒产业学院,借助校企合作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产业输出了大量高质量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信赖。学校春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已连续7年突破百人,连续3年本科上线超200人,本科上线率达到55%,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22个、市级奖项207个。

业专技精,严把关卡培名师

教师是课堂变革的设计者和践行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活水源头”。武城县职业中专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专业关,致力打造一支专精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撑。

在招聘时,学校要求教师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要拥有技能证书。与此同时,学校坚持贯彻“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在教师成长性上下功夫。“请进来”,是让专家、人才走进校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走出去”,是加强对外交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走访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1年、2022年,学校承办了山东省技能大赛中职组“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赛项,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让教师在职业道路上有了强大支持和充足动力。在“培名师”的发展目标之下,武城县职业中专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3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7名教师获德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其中教师张金霞的教研成果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教师的荣誉感、成就感持续提升,“比、学、赶、帮、超”的热情空前高涨。

人人出彩,德技兼修育名生

读中职同样可以有出彩的人生。武城县职业中专以“敦品成器,励学强技”为校训,以“技能为本,德育为先”为教学理念,德技兼修,构建了党建引领、团建跟进、素质提升、文化传承为主体的特色育人体系,形成了成人与成才并重、升学与就业兼备的教育格局,力求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在德育方面,学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德育专家对师生进行文明行为规范宣讲,举行“说礼貌话,做文明事,展职教人风采”签名活动和“弘扬爱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迎国庆歌咏比赛,联合县人民法院举办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文明行为和法治素养;采取值班制,实行24小时无缝隙管理,并在家长、社会与学校之间形成合力,举办家长学校启动会暨“我与家长谈谈心”活动,推动家校社一体化育人走实走深走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品行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弘扬劳动之美,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劳动融入教学、融入春考、融入大赛、融入平时的专业训练之中,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在“2023年德州市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学校”评选中,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榜上有名。

在教学方面,学校本着学生想来就收的原则,因材施教,一部分注重春季高考,一部分实行“三二连读制”,一部分则分配系部就业班,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学校深入贯彻以春季高考为主体、就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发展目标,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护理等12个专业,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实训基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作为山东省品牌化专业和省级特色化立项专业,学校连续7年承办相关技能大赛项目,并代表德州市参加省赛,取得了省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的优异成绩。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是职业教育的方向所在。多年来,武城县职业中专坚守“德技兼修”的发展思路,为德州及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区输送优秀毕业生5万余人,培训企业员工1.5万人次。作为学校2017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王嘉慧在2022年成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以突出的表现和技能水平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武城县职业中专还有许多像王嘉慧一样优秀的学生,借助学校平台拼搏奋进、一心逐梦。

高擎“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争做“大国工匠”,勤奋好学,德技并修;培育“国之英才”,就业成才,报效祖国。在职业教育这条征程上,武城县职业中专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跑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加速度”。展望未来,范福亮称,学校将认真落实山东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体要求和德州市“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在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上争上游”战略目标,继续围绕“三名”工程加强教学教研内涵建设,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鲁西北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