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推进课程改革,为师生创造全面发展机会

发表时间:2025-02-18 09:05作者:王万青


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简称“华师实验”)于2021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盐南高新区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所新建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造适合的教育,共享成长之美”为办学理念,以“健康成长,卓尔不凡”为育人目标,持续“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式,聚焦锤炼教育家精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将课程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主要阵地,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师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以人为本,搭建课程框架

特色课程结构。学校从目标、责任、合作、探究、乐观五方面构建幸福“五有”内涵,即心中有奔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朋友、实践有方法、脸上有笑容,打造“幸福追梦少年”的学子形象。聚焦育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微行动链逐步形成适合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构。历经2021、2022两年,学校初步搭建了“三层次五领域三群落”课程框架,即“基础核心课程、个性发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个层次和“人文素养、数字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素养、国际理解素养、社会交往素养”五个领域。各学科教研组围绕“跨学科”和“需求侧”两个维度进行深度探究,按照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课后延时服务整体设计、五育融合营养配搭的课程建构原则,把“三层次五领域”优化成“三层次五领域三群落”,系统梳理出“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生活与健康”三个课程群落。

多维课程设置。学校从基础核心课程、个性发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方面入手,基础核心课程聚焦国家课程创新性实施开设,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国家课程10%跨学科主题设计的实施,增加全员写字、全员阅读、全员STEAM、全员趣味体育、全员项目学习课程。在创新性实施方面,学校一方面关注双有效(有效地教、有效地学)课堂建设,另一方面精心做好“课堂+”,自助餐式作业、自制实践作业、导师制行动、分层走班、荣誉自习、一人一档、公共自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科限时练、发展性评价等,以“+”为始,构建“课堂+”生态,从供给端做好“加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厚度。课程微改革行动成为匠心导引“自主学习”的着力点。个性发展课程聚焦国家课程创新性延展的微改革,呈现多样性和独特性。特长赋能课程课程包括衔接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自创类课程、跨学科课程、超学科课程等。通过项目式学习、阵地建设、学生社团、大任务大概念大问题研学实践等形式实施。

持续改进,推进课程改革

科学实施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多样化需求和各个学科的性质,对基础核心课程进行了分层、分类的顶层设计,对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进行了分层设计,对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体育、等学科进行分类设计。通过编制课程纲要搭建框架,采用广义课程资源概念,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既包括教材,又包括影响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统整课程资源,探究学科内部间单元教学、跨学科课程、课内与课外统整的实践体验教学。创新作业内容、形式设计,体现自助多元,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提升学力。

构建对话课堂。自建校以来,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学生对课表进行论证重置,每次重置都是微改革行动。学习南通“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教学思路,提出“三阶段对话式课堂”教学范式,呈现“平等开放、遵循规律、动静结合、多元对话、展示交流、教学相长”等特点,分为“信息传递”“互动内化”“习练外化”三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话,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营造对话有生机课堂;知识对话,前后联系,层层递进,多种形式,学科融合;多媒体对话,创设情境,化静为动。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研制出“有效地教有效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中最难攻克的堡垒,改善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既能体会学习乐趣,享受学习过程,又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学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科考核及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多元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建设课程和实施课程的过程及效果,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并通过《教师奖励性绩效积分方案》,以此为据做好每月教师奖励性绩效积分统计,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评估方案》,依此做好教师终结性评价。

精细化管理,全校协力成长

全校协同管理。在课程管理上,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年级主任、研训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担负组织、协调、联络和沟通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行全面管理;对本年级组课程教学的组织、备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等负责,研训主任主要负责相关学科课程群的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计划的制定,年级主任和研训主任协同做好课程实施和管理。如,在校长室的指导下,教师培训中心、教学服务中心等部门组织成立督导组,对八年级教育教学等工作按计划分组深入课堂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督导,同时对班级常规管理和年级常规管理台账进行检查,为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赋能,为年级部开展规范、科学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学校以“雁阵发展,打组合拳”为队伍建设着力点,创造教师自主发展的支持体系。组建校长担任课程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行政、科研院所专家担任顾问,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研训主任、备课组长、项目组、学科骨干成为主要参与者的课程保障小组。学校提供研究过程的专家费、培训费和固化成果的印刷费等,对课程改革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学校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开展“盐南·盐都”两地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和化学四个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从不同视角审视课堂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立足于新课标,勠力同心助力学生成长。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华师实验短短几年的育人实践正在生成一系列基于实证、显而易见的育人成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层次五领域三群落”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创生力,保障课程的高效实施,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改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华师实验将持续深化改革教学措施,源源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并提供支持。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