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世纪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时代,钟祥市东桥镇镇直小学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开启了“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教育探索之路。创办于1949年的东桥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一直以“文明向上,勤奋求真”为校训,着力培养“德艺双馨,身心两健”的合格人才,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荆门市示范学校”“荆门市平安校园”“钟祥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精编筑基,打造诵读之本
国学经典诵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孩子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十分关键。在诵读实践中,我校进行了几番探索,最终参照兄弟学校的教材,改编形成了一套含经典诗文、名言警句于一体的诵读教材,为诵读活动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我校开设经典诵读活动小组,制定读书活动计划,把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小组诵读活动,计划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完备。为保障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学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选取相应的国学经典作为每天20分钟晨读内容,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指导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让学科教学与小组活动相辅相成,“经典诵读”引领校园风尚。
书香氛围,传统文化漫园
国学经典诵读要有适宜的氛围渲染,也要体现经典美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塑造,具有熏陶和感染的功能。我校以传统经典文化为主线,着力打造美丽四园,即“农耕文化园”“休闲娱乐园”“耕作实践园”“快乐阅读园”。为了营造浓厚诗意氛围,我校将有“书香”“墨趣”“乐园”字迹的石刻放在校内显眼的位置,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精选古诗文中名言警句,布置在教室四壁和楼道;校园内看似随意放置的石头上,雕刻了“雅行”“诚信”“思”“勤”“悦”等书香提示语;在校园广播、橱窗、班级板报等媒体中,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将校园集体舞曲目换成古典名曲;在学生主活动区新建《古诗欣赏》文化长廊、《弟子规》巨幅壁画;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如此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中,犹如聆听圣人的教诲,激发了他们诵读经典的兴趣。
国学经典的持续诵读,激发学生“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我校开展“演唱会、朗诵会、故事会”三种形式的比赛,由低年段同学带来“感恩演唱会”、中年段同学带来“感恩朗诵会”、高年段同学带来“感恩故事会”。活动前,学生们收集并精选了《游子吟》《别老母》等感恩父母的诗词,《每当我走过老师》《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感恩老师的歌曲,以及《为一个鸟巢等待》《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等感恩自然的小故事56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传唱、朗诵和试讲,在此基础上,各类选拔10名优秀选手进行集中决赛,全校千名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应邀参与。
诵读八法,国学经典入心
近年来,我校围绕“国学经典诵读途径与形式”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实践检验了八种有效的诵读方法。
一是游戏诵读。我校教师尝试在学生们的校园游戏过程中融入适当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跳绳、踢键子、玩溜溜球、转呼啦圈时,一边活动一边背《三字径》《千字文》,“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二是精选诵读。我校主张既要诵读经典原著,又要取其精华。诵读经典原著,学生能整体把握其内容,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取其精华,便于学生吸收。在诵读经典的展演活动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勤学篇、孝敬篇、爱国篇进行诵读;在感恩母亲的习作中,适时引用“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提升习作的深度与高度,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他们感受到诵读经典的快乐。三是书画诵读。我校书画兴趣组开设“古诗文配画”专栏,让有特长的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书画作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书与画的结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特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经典诵读由原来单一的诵读扩展到读、写、画的结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理解经典的能力。四是节日诵读。将经典诵读与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相结合,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开展相关古诗文的诵读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置身于传统美德的熏陶之中。五是表演诵读。在我校每年的艺术节上,上台表演经典诵读的节目已是各班首选,有班级集体诵读,也有家长、学生、老师同台诵读,还有经典诵读与武术表演的结合。经典诵读与舞蹈的结合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激发了师生诵读兴趣,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六是故事诵读。在教育学生礼让、孝顺、好学时,我校老师先让学生将《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孟母三迁》等经典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熏陶,学生们也就自然有兴趣诵读与之相关的经典了。七是摘抄诵读。针对部分不愿意开口的学生,引导他们以摘抄的方式诵读,“无声胜有声”。我校定期举行摘抄本展示,激发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八是歌舞诵读。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悦耳动听的乐曲来吟唱诗文,既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又可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旋律,增强学生诵读诗文的激情。此外,还可以舞动国学。在表演舞剧《青青子衿》时,通过舞蹈阐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道理;通过《弟子规》主题舞剧的表演,学生们不仅领略到了汉唐古典舞、藏族舞等民族舞蹈的别样风采,也领略到了《弟子规》阐述的道理;学生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热爱和传承。
久久为功,共赏国学魅力
国学经典诵读需要持之以恒。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经历过岁月的淘洗依然历久弥坚。我们认真读、仔细品,才能感知国学经典的无限魅力。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行,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理当坚持下去。
我校经典诵读实践的成效业已初现: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在诵读中自主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逐渐增加;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明显提高,不仅说话有条不紊,还能时常引经据典;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漫步校园,时时可闻朗朗读书声,书香漫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新时代,东桥小学开展的诵读经典国学,如与圣贤先哲对话,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足准备。国学经典诵读乃春风化雨,有助于学生陶冶其高尚情操、塑造其健全人格,成就其今后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