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宝鸡市首批“作业革命示范校”,扶风县第四小学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推广应用基础教育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立足教学实际,开展了多项举措,让作业革命落地有声,使广大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凸显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是简单的“减”,而是要提高作业的质量。我校尊重学生多元发展需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细化了《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要求各学科备课组从作业布置、作业改错、教师批改、二次批改、作业评语等方面严格检查,以确保作业全收全批,及时订正和反馈。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学校对作业评价提出了“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的原则,要求在相同的作业任务下,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让每个学生的作业获得肯定。结合文件要求,学校提出“四个严控”,一是严控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以中等生为参考,每天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按照“3:2:1”的比例设置。二是严控难度形式。作业难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力戒繁难偏旧、重复机械的作业。三是严控作业批改。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让家长代替老师批改作业。
二、优化作业分层设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提倡分层设计作业,以尊重学生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坚持分层布置作业,做到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三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性完成,体现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的梯度,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1.精选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要求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目标明确地精心设计作业,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量少质高,以一当十,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
2.实施分层作业,调控难度,促进差异发展。分层布置作业,包括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等,有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注意知识层次,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设置台阶,放缓坡度,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了便于实施,我们明确要求师根据学习内容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设置基础性习题,达到夯实基础的作用;选做题设置拔高性、拓展性的作业,促进学生再上台阶。为了促使教师重视分层作业的设置,学校设置分层作业记录表,每天各科任老师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填写记录表,每周上交教导处,便于学校了解作业设置情况。实施分层作业,有效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顺到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3.调控作业总量,优化结构,量适质高。优化作业结构,从宏观上调整主干学科与非主干学科在作业配置上的比例,合理设置和安排音体美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协调各种作业的关系,从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的要求出发,综合运用多种作业形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突出重点,灵活增减,班主任负责协调,调控总量,备课组长负责监督,保证质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4.提倡特色作业,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鼓励教师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性作业,也有实践操作性作业;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有走出课堂的拓展;既有个人作业,也有小组或全班的合作性作业;既有短期完成的,也有专题性的长期作业,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利用教师楼道的墙壁,开辟了特色作业展示区,每月更换一次。特色作业由各学科备课组统一设置主题,语文作业设置诗配画、小练笔,读后感,阅读卡,数学和英语老师设置思维导图等特色作业,体现作业的多样化、趣味性,鼓励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启迪智慧,彰显个性,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特色作业让作业从“布置”走向“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负担”走向“情趣”。
三、依托课堂研讨交流,强化师生核心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延续和重要补充。学生课业负担重,寻本溯源,在课堂,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在于学生课堂学习不够扎实。作业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学校在抓好常规教学上下功夫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在课堂组织上下功夫,精心备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期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我校坚持立足课堂加强交流研讨。一是开展作业专题研讨,对作业设置进行具体研究,确定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教导处定期不定期对作业布置和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面指出并要求及时整改。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注重校本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关注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学校要求各老师以“作业革命”为主题确定校本课题,各教师针对目前“双减”政策下“作业革命”的新形势,就如何在本学科设置作业进行实践研究,在全校掀起“作业革命”大讨论热潮。教师积极参与作业革命校本课题及省市县级课题研究。学校力图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作业设计理念得到转变,作业设计能力得以提高,作业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作业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作业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作业革命实施以来,学校全体教师以“减负提质增效”为抓手,积极探索作业设计新路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浓厚,作业主动性,完成率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氛围趋于浓厚,教科研及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市县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同时,使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突飞猛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教学的轻负高效,促进了学校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乘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我们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折不扣地开展作业革命,探索作业革命的新路径,研究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主题化作业、项目化作业,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作业形式,切实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压,构建绿色教学新生态。
1.基础类作业。基础类作业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设置基础性习题,以教学目标中的基层目标为主,量要少而精,达到夯实基础的作用;一般设置知识的直接应用,文科中字词单词的识记与书写,理科中例题仿题与公式的巩固应用。基础性作业属于单一的模仿类作业,适合学生各自“最近发展区”
2.提高类作业。拔高类作业属于难度中等的作业,难度和综合性系数增加,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以教学目标中的二级目标为准,属于选做作业的范畴。一般设置课本内容的变式训练。文科中的句子变化,阅读理解,理科中例题的引申变化。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3.拓展类作业。拓展类作业属于难度较高的作业,综合性更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需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