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深入推进“无废”理念建设 筑梦美丽校园重焕生机

发表时间:2025-03-07 08:41作者:纪松丽 苏静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无废城市”定义: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简单可理解为,没有废弃物随意丢弃或填埋,不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其远景目标是达到“无废社会”,即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共赢。城阳区育才学校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四年的时间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童蒙养正 智慧育才”办学理念,以“立足童蒙养正根基 创建智慧育才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培养知行合一,灵动自强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创生成长、育人成才、严爱守正、积极打造了“零废弃校园”。通过校园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真正实现了校园环保生态化、常态化,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参考性、借鉴性的样板。“无废”校园建设让一所钢筋混凝土的校园焕发了无限生机。

一、换个模式打开校园“绿水青山”

(一)旧环境禁锢旧思想。城阳区育才小学成立于 2019 年9月,建筑面积 1.4 万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约1100人。由于学校为厂房改建,园区内全都是水泥硬化地面,缺乏与土地的自然联结。因此,提及城阳育才小学,很多人印象当中是在厂房和荒地夹缝之中,由厂房改建而成的校园,没有一份绿地,没有一份生机。

(二)新思路见出新希望。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绿色生态的校园中茁壮成长,提高学生们在校的舒适度和家长的满意度,学校领导班子锐意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教育品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坚持将低碳环保观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环保素养,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特别是在2019年将“垃圾分类”进入校园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后,学校依托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岛市城阳区壹起分社区环境服务中心开展了“零废弃校园”的创建,不仅将零废弃知识日常化,更将日常生活中的零废弃尝试变成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儿童的最大学习和探索兴趣,引导孩子开启零废弃实践。短短四年的时间,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湿地学校等国家级荣誉2项,山东省绿色学校等省级荣誉4项,青岛市文明校园等市级荣誉10项,城阳区劳动示范基地等荣誉。如今,我们的校园虽然有一副“铮铮铁骨”,但我们却能“呼”出最新鲜空气,孕育最绿色的生态。

二、“零废弃”实践玩出新时尚

(一)5个学期“厨余堆肥”10箱(10立方)。学校于2020年下半年开展了“厨余堆肥”项目。项目开始前,我校组织全员老师、职工进行厨余堆肥的培训。通过带动老师,我们认识到厨余堆肥不是末端垃圾处理,而是教学创新的一部分,只有做到学科的融合,才能让厨余堆肥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 因此,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在学校的教室中,随处可以看到“环保”的元素,用于回收垃圾的回收宝、垃圾分类磁铁卡、环保主题的黑板报、精美的环保文创产品、环保系列课程,还有代表着全体师生心血的“黑金土”。2021年12月,“无塑儿童美好实验室”课程的开启,使得学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一起行动起来,大家将废弃容器进行“改造”,在大家一双双灵巧的手中,制作出了一件件创意无限、匠心独特的精美装饰品或生活用品,让生活中的废弃物重新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宝贝”。从那以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开始逐渐将零废弃知识日常化,将日常生活中的零废弃尝试变成有趣的学习体验,有效激发了儿童的最大学习和探索兴趣,成为了引导孩子开启零废弃实践的重要导火线。自学校于2020 年下半年开展“厨余堆肥”项目以来,学生们的堆肥积极性异常高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约是 888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学生在参与劳动的同时,体验到“垃圾变成资源,再回到土地”这一生态循环,体会到了低碳环保的重要意义。目前“厨余堆肥”项目已进行5个学期,累计堆肥量近10箱(10吨左右)。堆肥产物“黑金土”既用于校内的“一米菜园”的班级生态种植,也会作为奖品奖励参与堆肥的学生,让孩子们带回家种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学校还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学生们对1米菜园的浇水。从厨余堆肥到校园生态种植,在钢筋水泥的校园中形成了绿色生态循环链条,培育了孩子们与自然相处的能力。

(二)“钢筋混凝土”上长出新生命。走进校园低碳绿色循环堆肥区,联合国固体废弃物管理垃圾管理策略赫然醒目;冒着热气的堆肥箱,与一排排种植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道绿色风景;学生们身着绿色校服,正在照料瓜果飘香的1米菜园,宛如一颗颗正在茁壮成长的种子,为校园四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与活力……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校的学生从一点点开始做的。原来校园里全都是“钢筋水泥”,没有一处绿地。厨余堆肥项目开启前,学校邀请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老师对学校全员老师、职工进行厨余堆肥的培训,如今,通过不懈的努力,校园堆肥运转起来,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认识到厨余堆肥是实现绿色有机循环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载体。堆肥指导老师找来菜叶餐渣和落叶松针,手把手地将一层厨余一层干料进行“三明治堆肥”;科学老师带领学生们通过测量堆体温度,惊讶地发现指针超过60 ℃,感受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发酵堆肥的原理;语文老师引导孩子将自己参与堆肥的整个过程用文字表情达意,培养细致观察能力;数学老师则会教孩子们观测堆体高度,对减量化有了更确切的度量;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把层层堆肥画作“大地汉堡”;音乐老师编写了郎朗上口的唱游歌曲:一起来做大地汉堡,为我们亲爱的地球妈妈歌曲……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厨余堆肥的过程,在感受劳动的意义时,体会到垃圾变成资源,再回到土地的生态循环,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三、构建低碳环保“生态圈”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学校尝试将环保项目打造成全课程体系。学校将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厨余堆肥、废油制皂、生态种植等环保项目活动纳入课程,编辑育才小学《废弃物与生命低碳环保》校本课程,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系统的、持续的参与到低碳环保的教育实践中。开设“家庭堆肥”“家庭环保酵素制作”等志愿者课堂,让一小部分热衷的家长先参与低碳环保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这个点辐射带动更多的家长,不断拓展低碳生态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未来,学校将与惜福镇小学、后桃林小学一起打造“低碳生态校园联盟校”,与青岛市城阳区壹起分社区环境服务中心、城阳低碳循环示范教育基地、青特集团、大北曲西零废弃示范社区、海尔再循环“双碳”科普基地建立“低碳循环共建单位”,构建低碳环保生态圈。让每个学生、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和单位都成为低碳环保生活的行动者和受益者!共同奔赴美美与共的“零废弃”梦想。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