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品立德修为实质 育内外兼修人才

发表时间:2025-03-07 08:55作者:陈家全


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自建校起,就基于地域文化、区位优势及教育未来,确立了“打造一所桃花盛开的校园,一所桃李满天下的学校”发展愿景,办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

一直以来,我校培养出了许多知名莘莘学子(学校建校第六年,还没有毕业生)。在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模式的前提下,又坚持了传承发展品格教育,使品格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得益彰。从培养学生内在标准出发,用严谨的态度,朝向卓越的眼光,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

一、内外兼修:培养学生高尚纯正品格

(一)在约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寒窗不凉热血,志气不负韶光。青春应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而遵守标准,信守承诺便是第一要务。标准,首先意味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在约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可以是遵守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可以是遵守承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这在实际生活中,有人已认为是小事情了。但在优秀者眼里,这是无法理解的,也是不允许的。不迟到、信守诺言已是他们内在的标准,成为习惯了。一位有内在标准的老师,不应该等上课铃声响起,才往教室走。而是在上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时,就开始“兴奋”,开始准备心情,并且往教室里走。而上课铃声响起,意味着你要开始讲课了。唯有如此,上课对于教师来讲才会具有某种仪式感,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状态进入状态。如果等铃声响起后,再进入教室、维持纪律,效果就会比较差。老师做好了准备,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暗示。学校每周六下午的“萤火虫·家校共读会”,当家长走进会场时,总能看到徐登阳老师早早的迎候,以及精心布置会场:屏幕上醒目的读书会标题,能四周围坐的书桌摆放,主持人、朗读人、梳理人位置的桌签,每个座位上摆好的导读题目,舒缓的音乐等,让共读者瞬间就进入阅读的环境。登阳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她的能力和学识,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和信任,称她是学校的“明星”老师。“唯有信任不可辜负,我感觉家长需要我”,登阳老师这样解答。要让孩子具有这样的态度,就要从小培养。例如不迟到;承诺的事情要竭尽全力完成它;把字些工整、写清楚;在约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遵守并尊敬游戏规则;如果孩子迟到了,一定要让孩子向老师致歉,家长也是。这样就会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让孩子对边界敏感起来。孟星昱同学生病了,上午被妈妈接回家,身体还没恢复好,下午就要去学校,妈妈坚持不让去,她就提出等到上轮滑社团课时再去。后来,妈妈只好妥协:只能在一旁观看,不能上场滑。妈妈还是不放心,就让轮滑老师关注一下孩子。当老师问星昱同学能不能坚持时,她已穿戴完毕,即可上场了。星昱同学的坚持,既体现她对轮滑课的喜爱,也体现她对学习的内在标准:在约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高手父母》一书作者魏智渊认为:“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独立地解决问题,经历相关的情绪,直至达成结果,锻炼出独立面对具有挑战任务的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这种能力形成的过程,一定离不开一次次做事的严谨态度!

(二)向榜样看齐。标准,就是想成为或抵达的标准就是一种朝向卓越的眼光。榜样就是一个标准,让人知道什么程度是好的,有追逐的目标,不至于稍有进步,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了。标准就是想成为或抵达的东西。不要讲道理给孩子,让孩子直接看到希望他去的地方。一个想演戏的孩子,去看真正的大师的戏剧,这就是标准;一个想写作的孩子,去看真正伟大的作品,这就是标准。一个老师,与全班同学分享班级里涌现出的最优秀的作品,这就是让孩子领会标准。但是,如果老师说,某某同学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同学,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努力地接近他,甚至超越他。这就不是标准,这可能会演化为诅咒,甚至让其他孩子产生自卑。我校提出“从小学大家 长大做大家”的育人目标,每周国旗下演讲“大家故事”和“大家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榜样”的事迹,影响及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追逐的目标,形成内心的标准。如果孩子内心没有标准,就没有内在动力,只能靠外部力去推动,自然就会产生大量的浪费或适得其反的结局。

二、镜像培养:锻造学生端正三观

(一)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如果认为天赋和环境更重要,那么这便是固定型思维;如果认为选择和努力更重要,就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本质上是自由论的;固定型思维,本质上是宿命论的,不是哪种认知更正确,而是哪种认知更容易促使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帮助孩子形成优秀者的自我镜像是我校全体教师努力的方向。短期努力靠刺激或者物质的奖励;长期的努力靠长期形成的较高水平的自我镜像,或者说自我认知。孩子一旦认为自己是个优秀者,就会以一个优秀的方式去建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优秀就会成为他内在的标准。从而以一个优秀者的方式去建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就会变成一努力的人,并让努力成为习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期待就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让孩子成为优秀者的自我镜像,形成内在的标准是可能通过外部的力量进行影响和引导的。因此,我校对教师提出要求: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安全、温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和孩子在日常沟通交流中,以尊重、平等、信任、期待为原则。张昕、徐登阳两位老师以此为出发点分别提到:以成长型思维的方式,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和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有效教育论断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本书,讲述了新老师波迪小姐通过不断地信任、鼓励、引导、期待“差生”萨哈拉,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故事。因此,镜像思维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优秀的自我镜像。而一旦树立我是差生、学困生的自我角色定位,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所做出的行为与他的角色相符;一个优等生可能学到晚上十一点没什么感觉,一个学困生可能学到十点就觉得很了不起了。孩子的各种问题,往往都与自我的认同有关。你定义了孩子,孩子也就定义了自身。奇迹属于相信奇迹的人。随时做好迎接奇迹的准备,奇迹就会出现,从而能为别人创造奇迹。童话大王郑渊洁,为了培养孙女“从小相信奇迹”,就设计了自己到机场突然出现在机场出口高举孙女画像,让孙女兴奋地难以置信,从而相信奇迹的事情会发生。

(二)校长是学校的环境。在一场关于教师阅读与写作的报告会上,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郝晓东说:“校长是学校的环境,校长为教师创造了阅读与写作的环境,就能实现从一个人的思想到一群人的行动”。如果认为环境重要是固定型思维。那么,如何使用这种思维方式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为了让阅读与写博形成浓郁的氛围,营造良好的环境,我校设立了校长精华博文赠书活动,精华博文月度展播,学期博客颁奖盛典等。今天,我校已然形成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组成的9个团队组,28名新网师学员个人平台的写博群体,坚持全年写博,假期无休。同时,为了让学校的校风:有礼、有序、有恒真正发挥作用,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我校校长常年坚持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见到每个学生和老师都问好,“早上好或中午好”,放学时在校门给学生说“再见”。在长期的坚持和影响下,同学们就养成了入校问好的好习惯,还会给保安爷爷、保洁阿姨问好。“一个好校长就是“靠师生最近的那个人,坚守办学理念的那个人,让学校沸腾的那个人,带师生走向未来的那个人”。这才是校长是学校的环境的最贴切的描述。

三、环境创设:培养最卓越的自己

(一)成为卓越的内在标准。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内在标准越早越好,这会成为他生命的本质,是在成年后读再多的心灵鸡汤、再多励志文章所不能替代的。一旦孩子内心没有了标准,就会追求舒适、或习惯于停留在舒适区,尤其当外在压力消失或减弱的时候,他不会喜欢挑战,会更在乎别人的眼光。一名教师内心没有了标准,就会放松自己的学习,不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不注重提升自己,不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一位校长内心没有标准,就会随波逐流,疏于提升自己,热衷于校外事务;不注重学校的长期发展,急功近利、追逐利益,忽视师生的真正成长。全国知名校长刘可钦曾这样说:“一所学校之所以破落了:一是观念落后,二是标准太低;三是动作太慢”。《刻意练习》一书中说成为卓越者的内在标准或成长路径:明确的目标、长期专注、刻意练习、及时反馈。

(二)人人都是环境的创造者。如果说校长是学校的环境,老师就是学生的环境,家长也是孩子的环境。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教育环境;孟母三迁也是为孩子选择成长环境。

我校为了让老师拥有良好的师德行为,让老师有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开设各种活动丰盈老师的精神世界,让老师在耳濡目染中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只有学生或孩子在学校或家庭里都是充满了温暖、关爱、尊重的环境,他们才会自然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成为传递温暖、关爱、尊重的人。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