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征程,新作为。珠海市和风中学紧紧围绕如何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师生书写好自己的成长故事的工作路径,凝心聚力,以不待扬鞭的姿态迎难而上,实现管理突破,质量提升。
调研引路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活动,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谋事能力,同时强调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切实做到笃行实干。我们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团队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也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因此,集体调研显得尤为重要。坚信“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尤其是带着问题的调研,更能激发行政干部的思考,提出更多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需求的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我们在德育、安全、教学等方面加大力度,组织德育线、教学线、后勤线等管理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随后,学校召开汇报总结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并提出下一步的管理方案。
珠海斗门镇作为珠海地域范围内最早诞生党支部的地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风中学在民国至抗战时期,不仅孕育了新思潮,更培养了师生们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抵御外侮的英勇精神。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树立了爱国校魂,宣扬了先进思想,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风”立校,不仅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更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学校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课程教学、教师研修发展、学生全面培养以及校家社协同育人等各个环节。通过树立品牌、凝聚力量,广泛普及革命传统文化,利用红色课堂帮助师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教育教学业务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学校工作中的落实。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效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专家引智 生涯教育助力师生成长
生涯浸润,激发师生成长内生动力。学校成功申报“全国首批生涯教育实验校”,以此为契机,紧密围绕生涯教育这一核心,推行师生导师制,旨在促进师生双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在致力于“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同时,我们亦致力于触动教师内心,激励其自觉提升专业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多彩课程,发现自我促进师生发展。我们深信“教育即发现”,为此,学校精心开发多元课程,搭建多样化平台,提供多维度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多元选择,发现自我。这种课程设置旨在让不同才华的师生在不同舞台上展现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是我们对师生发展的殷切期望。深度学习,唤醒潜能打开生命气象。我们采取情境素材链接、学习过程思维外显、深度互动及团队教学研究改进等策略,实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我们尊重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个体差异,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我们致力于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让教师的精神气象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打开生命气象。教研赋能,团队合力提升教师成长。教研工作聚焦于唤醒学生学习自觉,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状况,审视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倡导构建“和而不同的成长共同体”,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在教研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强化团队间的协作与合作,而非竞争关系。通过柔化个体对比评价、强化团队横向对比评价以及绩效考核中强化团队奖励、弱化个人表彰等方式,提升教师工作效能感和事业成就感。在打造“成长共同体”式教研方面,鼓励教师畅所欲言、主动交流、积极商讨教材处理和教法。我们关注学情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与碰撞。通过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方式,我们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精细管理 提高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在创新路径上,秉持减法原则,注重效率与质量并重。延长工时并非提升办学质量的理想途径,而教学精细化管理则是保障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核心方式。为此,学校致力于以精心为引领,注重精细化操作,追求精致化教学,创造精品教育成果。实施过程中,遵循“将复杂事物简化、将简单事物流程化、将流程化事物标准化、将标准化事物制度化”的原则,充分把握课程和高考改革的趋势,明确教育本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方向,优化学校管理的策略。
教研集备方面,采用“五定五备五步”法,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进度、定主备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确保教学准备充分。同时,我们实施自研教材、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修改施教、反思提炼等五个集备步骤,提升教研质量。课堂教学方面,推行“一对二培三主四精”法。其中,“一对”指对照课标进行教学,“二培”注重培养学法和学科素养(思维),“三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情境问题链为主线,“四精”则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疑提问、选择教法和布置课余任务。同时,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盲点,不讲浅易内容、可自学知识及能合作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注重精细化操作。班主任需做到“到、看、查、导、问”,科任教师需遵循“备、授、改、评、辅”的原则,而学生则应遵循“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路径。作业布置与辅导方面,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实施分层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适时、适度、适量,并落实日清、周结、月考制度。
特色强校,助力学校转型跨越式发展
在同一赛道找不到突破口,学校就要考虑转换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我校作为普通高中考虑到学生学科学习相对薄弱,通过学科竞赛找出口还存在一定困难,因些,结合学校“文化兴校、实干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擦亮艺体品牌,突显办学特色,做大做强艺术和体育工作,寻求高考有更好的出口。在年度考核奖的二次分配方案中,适度增加对艺体类的奖励,以“质”(率)、“量”并重的原则,调动艺体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
安全护航 校园运转确保平稳有序
“事故是最大的成本,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安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在校园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无疑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涉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情况,如特异体质、特殊疾病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针对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学校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史,以便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加以注意。这样,一旦学生出现不适或突发状况,学校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学校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除了关注个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正如古人云:“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没有健康是废品。”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学校还加强对周边环境、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对于校园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同时,对于校园内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在应对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方面,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和风人坚信,只要内心深处怀揣着坚定的信念与不灭的光芒,眼中始终有一条清晰而光明的道路,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看似平凡的常规工作中创造出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