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脸面,也是办学的“软实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创建文明校园是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铸魂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从青少年抓起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实验三中围绕九六三建设好、师生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的标准,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一、聚焦育人主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锻造理想信念。在文明校园创建中,我校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2021年,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我校“传唱红色经典 弘扬爱国精神”校园合唱比赛胜利召开,学生挥舞手中国旗,齐唱歌曲,把活动推向高潮。全校各班深培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明确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心决心。
(二)涵养文化情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政教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工作,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完善学校的文体、科学教育设施和场馆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育竞赛、体育健身活动,同时,开设了包括读书、烘焙、无人机、跆拳道、足篮排乒乓球、象棋等在内的21个社团,打造出一批特色社团活动品牌,丰富了校园活动。
(三)促进环境育人。校园不仅是莘莘学子求知上进的场所,也是提升品位、陶冶情操的地方。我校办公室主持开展了校内多个资源节约型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比如,废弃多时的轮胎,部分构件改造为花盆;水塘和墙角种植天然植被,与校园内幽静的环境呼应;亭榭廊桥、山水林石相映成趣……漫步实验三中校园,“九种精神”“三生三自”的校训墙格外醒目,“笑脸墙”的照片激励着莘莘学子,步入学校刷黑的大道,“立德楼”“立行楼”“立言楼”等充满文化意蕴。
二、优化资源供给,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我校在教室布置上充分尊重班级特色,通过悬挂班风、班级格言,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团结共建。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我校根据三中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校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演绎和建构了九年级“自强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实现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的根本目的,我们通过朝读经典读书活动,来建设“九种精神”,每月一种精神宣讲,领导讲、老师讲、学生讲,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同时,学校通过寒暑假开展了《经典名著》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景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
三、创新协同机制,赋能校园文化创新
学校文化作为精神食量,不仅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也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展现学校基本建设,从教工阅览室、活动室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和微信公众号的育人作用。
(一)注重行为文化创新举措。一是我校实施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教研组活动举措,强化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三是在学生中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娱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四是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好社团活动。
(二)注重学生文化创新举措。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见面问声好,在我校蔚然成风;我们高度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比如我们开展了“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
(三)注重教师文化创新举措。学校为老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设置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四)注重团队精神创新培树。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我校充分保障了“整体目标考核法”,通过对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等进行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从而彰显了学校的九种精神之“团队精神”。
(五)注重课堂渗透创新举措。就学科教师而言,我校有善于逻辑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又有激情洋溢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关怀备至的生活教师,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导主任和宏观决策的校长。所有教师有着共同的责任,却又各有不同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不仅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互相探讨,尝试探索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
(六)注重制度文化创新举措。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正在建立一个凸显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如规范学生先进评比方法和德育教师先进评比方法等,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开展。我校的各项制度已经汇编成册,并有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如每周《启航三中》《学生管理条例21条不准》《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校的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校园文化”还在摸索阶段,但是通过系列活动和创新举措拉近了校园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隔阂感,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柔和度,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让校园文化释放出的价值导向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