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着力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平度市张舍小学立足实际,在德育、观念、基础建设、创新活动和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展开全面的研究,确立了“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立项为山东省科研实证研究课题,取得了良好发展。
一、确立特色,搭好德育建设“骨架子”
为大力提倡学生互助合作,实现师、生、校、家长的良性互动和学习交流,我校从理念革新到过程实施,均力求务实基础,建立了专门的“传统文化研究室”和“红色文化抗联展室”,形成了几十万字的材料,特色办学研究不断深入,效果突出,获得社会各界的一直好评。
办学特色促发展。我校以“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办学特色,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良好品德”为核心,从社团管理、学校课程、学生活动、学校文化、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以及课题研究7个层面全面展开,以互相融合的态势彼此支撑,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同时,我校系统规划学校管理,在短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跨越性发展,师生面貌盎然向上,精神焕发。
师生评价夯基石。多元智能告诉我们“人人潜能不同,特长不同”,小班化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发展自己的长处,当然学习考试是必须的,但我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建设,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再是学生的竞技场,而是成长的温馨幸福家园。同时,为最大程度释放教师的手脚,我校采取鼓励措施,人人都要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深入研究,鼓励老师开拓创新,探索实践。
二、奏响和旋,形成奋进主题词
学校追求内涵发展,一副对联概括:“行走奋进路,脚踏奥运阶,拥抱春夏秋冬;心存公与正,追寻仁与义,仰望星辰大海”。
一进学校大门,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奋进”升旗台,“奋进大道”和“奋进广场”分别围绕其前后。校门左右分别是“公”“正”石刻。学校教学楼居中,前有一广场( 奋进广场),侧有两大道(攀登路,探索路),前后四花园(春夏秋冬),陪伴五常理(仁义礼智信),实现家校社三方齐心携手,共同育人的局面。学校办事公正,办学严谨,管理规范,发于仁,居于礼,合乎道,处处为师生着想,事事为学生考虑,学校投诉为零,满意度100%,社会办学效益突出,家校社共育顺其自然,学校良性发展自然而然。正对学校大门的是奋进大道和奋进广场,与升旗台前"奋进”二字,两相辉映,形成学校奋进主题,学校努力让奋进精神融入师生的灵魂。告诫我们:决策要公正,处事要有公心。其要义提醒我们每一位进入学校的人,要抛弃个人小我和小智小慧,有成就大我、舍己利人的大智大勇。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学校发展进入飞车道,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故事:有连续加班20多天,粉刷教学楼的干部教师;有将荣誉称号主动让给老师的干部;有主动给学校捐助的企业和家长……人人都在替别人着想,吃苦受累争着干,名利都肯让给别人,这种风气,在我们学校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而也凭借这股精神,2023年下半年至今,勇夺青岛市以上荣耀称号12项,可以说创造了我市教育的新历史。
学校管理着眼于成就学生和教师,创建了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人际的三幸福新模式。幸福的校园环境即为全面升级改善学校硬件设备,给师生创造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幸福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幸福的课堂教学是指进行班级文化升级,设计一体化学生活动方案,建立“合作、活跃、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幸福人际关系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福地。
三、精雕细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四项举措,实现精雕细琢。我校通过树立大课程观,有效解决了师资困难,建立了一个近60G大规模的数据库,专门在师资上利用“外脑”和“高智”,将大师讲解的《论语》《弟子规》等视频“拿来”,自己的教师只作为组织者。通过“班班通”我们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便利。一是上课时间观看专家专家,课外活动和社团观看《中华美德小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华文化》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传统文化的滋养。
根据学生实际,科学设置课程。我校低年级通过学习《三字经》,中年级学《弟子规》,高年级学习《论语》充分挖掘当地红色革命资源,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和精神,利用地校课程,设置有专门的课节。
系统设计学生活动,全面升级学校文化。我校通过多年研判,形成了早晨诵读,课堂学习,午间阅读,课外活动和社团延伸一条龙,逐渐深化的模式。形成了300米文化长廊,及“所读、所看、所学,所做”完全协调一致的崭新局面,通过创设,确保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小班化德育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搞好社团活动,彰显学生特长。我校引入武术体操,开办二胡班,水墨中国画兴趣小组,剪纸社团等,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的外延,使学生在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等多种形式中感受经典,学习经典。
建立评比机制,引领学生前进。我校建立了干部教师专项考核机制,将特色办学的内容纳入教师和班级绩效考评中来,规定每个部门必须根据实际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引导。例如少先队开展向陋习宣战,开展了自查自纠,给师生思想起到很好的矫正作用,教科室开展了传统文化课堂展示等,均受到完美效果。学校重磅推出了“知行合一”主题班会,每周一下午第三节统一举行,通过主题班会交流学习心得,评选出了“诚信之星”、“卫生之星”、“劳动之星”等。
实现家校联动,拓宽教育时空。为架起合作的桥梁,形成大的合作观,让“家校,师生、父(母)子(女)”互动起来,我校建设了专门的网站和qq空间,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学校还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所有人员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并隆重表彰。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评比读书小明星,不断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四、精雕细琢,实现课堂高效率
在备课环节,我校坚持三性,即:全面性、合作性、序列性。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准确地设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上课环节。我校一般分两步走。先进行下限达标,待全员“保底”后,再进行上限达标。强调善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设计好学习的坡度,最终让学生合作中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标,并获得成功感。
作业环节。根据“基础题、拓展题”实行菜单式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吃得饱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作业,建立师生作业合作互动平台,拓展题可随时交流。这样既杜绝了学生选题的马虎了事,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辅导环节。实施师生,生生合作,形成合作梯队。教师全面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有重点地制定针对学生的辅导计划,认真做好个别辅导;尤其对班级中学习有困难学生作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析;同时引导生生合作辅导,互相沟通。
评价环节。即:利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励的话语和同学赞赏的目光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悄悄中所发生的改变,同时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日新月异,他们比以前更加懂事,孝敬感恩,有责任感。我校的教研之风日趋醇厚,在市级课赛中纷纷斩获佳绩。青岛、平度电视台,《今日平度》《文化平度》等媒体对我校教师优秀事迹多有报道。
为切实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近几年来,我校不断推陈出新,正气足了,邪气就无容身之地,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未来,我们会不断地创新工作打法,拓宽工作思路,大阔步驶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