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春的暖阳穿过几株刺梧桐斜斜地照射到三尺讲台上,温情而慈爱的声音回荡在逸夫教学楼的一间普通教室里,台下40多位淳朴的求知若渴的孩子正专注地听讲。
临近退休的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多年而初心未改。我们的樊丽老师同全国千千万万个普通教师一样,用一支粉笔书写着她平凡的一生。
初心不改,执着前行
樊丽,现年51岁,家住古蔺县金兰街道书香苑,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教育世家,父亲是古蔺县二郎小学退休的老校长,她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熏陶感染下,长大从教扎根乡村的理想慢慢在她心中萌发。师范毕业后,初心不改,带着憧憬,满怀希望,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从事乡村小学教育,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工作有了目标,生活便有了方向。她在乡村教育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希望。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特别多,长期父母爱的缺失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面对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樊老师既是老师又扮演了妈妈的角色。班里有个叫李莎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她跟随70多岁的爷爷生活,樊老师了解情况以后,顿生怜悯之心,关注她学习的同时还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的生活,把李莎视作自己的女儿,为李莎剪头发、送鞋子、购买整个寒冬的棉衣棉裤……孩子正在长身体,营养要跟上,樊老师生怕胆怯的李莎吃不饱,就把自己碗里的瘦肉往李莎饭碗里赶。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关爱中,李莎也感受到了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小学毕业时,李莎不舍离开校园和爱她的老师,洒泪紧拥她的“班妈妈”,“母爱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她上初中、高中,师生情谊胜过母女。“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他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感谢孩子们的陪伴,感谢生命的厚爱。”樊老师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她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
勇挑重担,责任担当
“活到老,学到老。”凭着对乡村小学教育的这份热爱,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任教30多年以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和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曾担任二郎小学教导主任,曾被聘为古蔺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她清楚地认识到肩上的这份责任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2015年有长达9天时间只进不出、排便困难,同事们都劝她:“尽快去检查,我们给你代课。”可是为了那群天真可爱的孩儿们,她一拖再拖,看她脸上掩饰不住的痛苦表情,她爱人蔡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陪着她上医院检查,结果“结肠息肉”,但樊老师坚定地拒绝住院治疗,捡了点儿药又匆匆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一批批学生带着她的嘱托走出了大山,遍布各行各业。樊老师也先后被评为“两全普九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泸州市“语文骨干教师”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初心。
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用30多年不变的初心,默默奉献青春和热情,在乡村这片沃土上播撒着希望和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