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优化人才机制,让特色学校“火起来”

发表时间:2025-03-17 10:00作者:林友雄  苏风贵


建设自信开放的特色校园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学校资源的开发整合,为学生成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最终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校立足于百余年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坚持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行动力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为优化人才机制,创办特色校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多级多维联动强化特质人才培养特色

仙游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898年,办学历史绵延125载。这所百年老校坐落于仙游县城中心地带,有高中部、初中部共60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223人。多年来,我校始终乘着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东风,用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切入点,瞄准“育有特质的人才,办有特色的学校”目标,启动并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

(一)以“人之源”强化学校人文关怀。我校广泛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的力量,共同谋划未来发展方向、路径,制定了《仙游二中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了“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领先、设施一流,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一级达标高中校”发展目标和“慕范为基,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特色培养行动计划。

(二)以“景之源”美化校园。我校逐条逐项认真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分工,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对标对表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育优势、创品牌,凝心聚力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转型升级、拓展超越。今年以来,县政府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该校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使学校发展空间在百亩校园基础上有新的拓展,为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该校门口,一块刻有“天道酬勤”的大石头,置于休闲植物园,弘扬办学精神。在办公楼、教学楼,随处可见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陶冶师生情操。校园的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成为学生们学习、成长的乐园。

(三)以“德之源”固好特色校园“五篇文章”。今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成员龙安邦、刘洪祥等在我校开展了莆田市“新课标下高质量发展样本校”建设工作指导,就“慕范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交流。专家们指出,慕范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学生仰慕优秀的人,学习优秀之处,成为优秀自我,把“慕范”这一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注重美术教育等特色教育工程,力求通过体艺来达到辅德、健体、启智、启真的育人目标。

二、柔性流动巩固特色校园建设理念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多年来,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传承“慕范教育”优良传统,努力做好育人“五篇文章”,培养学生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奋斗不息的人生态度和拼搏精神,造就具有二中特质的优秀“慕范学子”。

(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更好地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团支部—学生”四级德育管理的网络机制管理新模式,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实现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全员德育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学习模范新模式。我校通过摸索,实现了引导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的良好氛围,以模范为榜样,大力培养“慕范学子”走向幸福人生的品格。同时,我校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与此同时,我校每月通过“寻找发现—事迹展示—评选表彰—慕范学习”等系列活动,评选出学生身边的“勤奋之星”“劳动之星”“自律典范”“自省典范”“奉献典范”“感恩典范”等模范人物。如今,“慕范教育”已充分践行在我校的教育教学中,蔚然成风。

(三)打造育人新模式。我校重视学科育人,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文化知识、态度技能全面、和谐、均衡发展。通过邀请家长听讲座、随堂听课、考试巡视等形式,丰富家委会活动,激发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同时,定期向家长微信群推送家庭教育文章等,提高家教能力和家校共育水平。为提高学校文明能力,不断探索创建出了“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管理有序、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并获得“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三)答好教育“民生答卷”。今年教师节期间,仙游县县长陈志挺在我校调研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时指出,每一位老师要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强化使命担当,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步,队伍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我校重拳出击,实施了名师工程,构筑人才高地;开展了“创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以“书香校园”活动为抓手,引导教师静心读书,充实和完善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中国态度、中国思维、中国力量;同时,鼓励教师争先创优,依托名教师,培养名学生,打造名学校。

(四)树典范立标杆。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我校依托青蓝结对等形式,促进新、老教师在备课、听课、评课、研究等方面交流,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锻炼培养出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同时,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抓好教师继续教育,有效促进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了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开展了“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评课与答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主题竞赛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成长。

(五)迎挑战创发展。面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我校更加注重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夯实新课程改革基础工作。制定和实行了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质量评估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期成绩综合评价办法为一体化的新模式,有效加强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在不断重视实验教学,配齐实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地基础上,开足开齐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对实验教学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每学期都固定组织开展教研片区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听课评课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三、聚焦动态效率,创新高效课堂新模式

一是我校围绕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等主题,不断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聚焦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微课题研究。认真研讨“6+1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三段六步”高质量课堂模式。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中,不断构建出了新型互动式师生关系,变革学习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等内容,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探索出了学生思考、主动探索的新路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二是我校进一步加强与福州格致等名校合作,通过经验交流、共享资源等模式,实现了与龙华中学和大济中学结对帮扶等,扩大了校际“朋友圈”,通过学习借鉴他地他校的经验做法,有效促进了我校自身的发展。制定了《校际交流与辐射总体规划》文件,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同时加强与各级各类专业研训机构的联系,寻求教育教学教研合作路径,助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

文化为帆,实践为桨。自信开放的学校文化不仅高度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淀,更提倡校园创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让师生获得舒展生命的自然张力。近年来,我校持续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条件和氛围,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真正实现文化强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我校将继续群策群力,潜心立德树人,力争早日把“省一级达标高中”蓝图变成现实,答好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份民生新答卷。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