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书宝墨满校园,“营”文弄武溢温馨 ——延庆区香营学校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案例

发表时间:2025-03-17 10:02作者:金岩   孙红燕  吴艳双

北京市延庆区香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由延庆县东白庙中心小学和延庆县香营中学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19203㎡,建筑面积5669㎡,学校有理化生教室、科学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设施设备齐全。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212人,教职工59人,区、校级骨干教师9人。

香营学校秉承“启思求知,明德正行”办学理念,确立“办一所融通发展、改革创新、特色鲜明、活力四射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目标。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发挥干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胸有大志、学有大成、心有大爱的“三有”活力香营少年。打造北京市乡村地区优质学校,营造乡村温馨校园。

一、温馨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温馨的校园有文化的自觉追求、有诗意的主动营造,校园内处处是景观,观观显文化。“香营双壁”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一亭一池一廊”相映成趣;“文化墙”让孩子感受世园、冬奥、科技的魅力;“意趣广场”为孩子提供展示舞台;“运动场地”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教室内外名言、警句,陶冶孩子情操;多媒体教室书声琅琅,拓展学生真知。优美的育人环境,形成宜人、怡情、润心、启智的校园文化氛围,浸润学生心田。

二、优质党建阵地,培育时代少年

香营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核心,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党建文化宣传新阵地。每月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促进干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规范的组织生活,推动学校党支部建设迈上新台阶。每月教师讲堂,搭建教职工政治素养提升的新平台。开展专题活动,教师们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志愿服务、帮扶学生中,他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彰显了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学生通过读新闻、书籍、文章等途径,了解党的事业和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接班人。

三、多样特色课程,满足个性需求

(一)课后服务重需求

香营学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满足当地农村学生发展需求。为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融通、课程实施最佳效果,充分体现三级课程的特点和育人功能,学校着力打造“基础学科类课程”、“人文修养类课程”、“个性发展类课程”。依托学校乡村少年宫“校外活动站”,开展惠及全校学生课外活动课程体系。在课后服务中提供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三大类课程,努力使学生达到“122”——“心灵手巧体键”课程培养目标,即一项科技技能、两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校内会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比赛。通过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愉悦成长。

(二)强健体魄重分层

依据《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学校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成立体育工作小组,认真研究部署,实施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协同育人方式。在保障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基础上,推进周末体育锻炼工作,体育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监督、评价、表彰,强化过程性考核。为此,学校成立“超越”减重专班,线上线下活动效果明显。香营学校减肥“超越”专班的成果,在现代教育报刊载,在今日头条上转载。

(三)劳动教育重养成。

为了落实劳动教育,班级内设置不同劳动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为班级服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结合香营地区农业优势,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在课后服务的课程中成立科技种植小组和金剪子修剪小组体验果树种植。社会大课堂带领师生走进王木营种植合作社、云瀑沟艺园绿泽种植基地,参与体验播种、脱粒等农业劳动。周末假期指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定期评选班级校级劳动小能手。

四、有效教学改革,均衡优质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效益和潜能,积极寻求多途径、多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略。

(一)建构新模式,师生共成长

课堂教学坚持“三步走”、“六环节”,“三步走”即“自学、交流、小结”。“六环节”即“定标自学、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评、课堂小结”。师生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共同制定目标计划,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落实新课题,引领新改革

学科组以“双减”专项课题《科学设计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为着力点,尝试创新作业形式。课后由区校骨干教师、干部、专任教师参与菜单式小专题辅导与分层辅导相结合,保证完成作业的质量,加强面批查漏补缺、及时批阅与复批。各年级班主任负责,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双减双新”政策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地,实现让“教”者乐教、善交,学者乐善学,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科学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结构

学校始终坚持向常规管理要质量,推行规范管理,追求精致教育,努力践行人才观。

(一)规范教学重高效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香营学校坚持干部走进课堂一线,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政策,同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借助区教委、市区优秀师资引进、“五老”助双减进校园、区学科教研员视导工作,不断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二)打破学段重质量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初中部专任教师下沉,跨学段兼课,开展学科大教研。教研组以双减专项课题《科学设计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共同研读、梳理同学科教材,有效促进中小衔接工作。

(三)德育管理重机制

设计十二年一贯德育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落实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阳光问候、无声午餐、路队手递手,拒绝不文明行为,构建文明校园环境。

(四)领衔制度重精准

香营学校每个年级都是单班教学,为了学生学业质量的全面提升,采用班主任领衔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制定“一生一策”,精准辅导。

六、创新协同育人,促进家校合作

(一)创新沟通渠道,提升育人能力

班主任电话家访常态化,每学期线下家访至少1次,家长会变身家长沙龙家长与教师直面沟通,让家校沟通更便捷、更温馨、更有效。

(二)创新育人环境,减轻家长负担

开设“移动自习室”。我校学生家长大多外出打工,为解决学生假期学习问题和家长难以陪伴难题,2021年6月起,每逢寒暑假期间,学校和村委会联合,以村为单位,在具备条件的八个村子中选位置、定方案,成立假期学生自主学习室。我校教师轮流志愿服务,村委会派村干部配合监督,形成“家校社”协同共育模式,解决学生假期自主管理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长期以来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

2022年此项活动在延庆电视台新闻节目上播放,相关报道被“学习强国”采纳转载,“移动自习室”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七、创建平安校园,保障师生安全

安全工作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重在预防。学校安全工作周周提,月月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时间上:坚持每天24小时无缝隙管理,每天早上6:20之前3名干部准时到校,与2名值班干部教师一起承担起早上学生入校管理。环节上:每天课间和中午的楼道、放学时校门口都有干部教师“护学岗”执勤。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教育上:利用每周的升旗时间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法制校长进校园开展普法教育,消防、地质灾害演练每学期必有一次。

学校先后被授予首都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初中教学管理优秀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如同一部部无声电影,记录着香营学校坚定有力的前进步伐;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描绘着师生孜孜不倦的进取之姿。

香营学校校园温馨雅致、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明显,赢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未来,香营学校将以执着的情怀、勇担时代新责,振兴乡村教育,打造温馨乡村校园,办出让香营地区百姓满意的农村高质量教育。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