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的灵动;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在这里,我们能够见证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在这里,你我都会有一种渴望,渴望时间停驻,让我们尽情享受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融入其中、相互滋养。
这里就是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简称“铜陵基地”)。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载体,也是万千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1994年全国第一个综合实践基地——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成立以来,综合实践基地迈着铿锵的步伐,伴随无数孩子,走过了近30年时光,跨越进了新时代。如今大大小小的综合实践基(营)地等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自主成长
铜陵基地作为安徽省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其两个校区有近百亩的现代农业区和传统农业区作为学生识农的场所,依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开设有日常生活劳动、工业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四个方面,每年有9.5万人次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2022年10月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播活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开展农业劳动课程。铜陵基地本部建有40亩的现代、传统农业相结合的农业劳动实践区,铜陵基地大通营地有近60亩的传统农业劳动基地,可以让来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充分体验农业劳动实践,根据不同的季节参加松土、播种、育苗、除草、施肥、采摘等农业劳动。在铜陵基地本部,参加农业劳动的学生还能体验基质育苗、无土栽培、喷灌滴灌等现代农业劳动课程,进一步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之处,感受科技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环保的巨大作用。
开展工业体验劳动课程。铜陵基地与一墙之隔的市理工学校、一路之隔的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焊接、汽车维修、钳工、电路设计与维修等工业劳动实践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课程。铜陵基地开设有自行车拼装、电脑拆装、木工、缝纫等工业劳动课程,软陶、服装纸膜等手工劳动课程。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贯穿劳动教育。铜陵基地将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卫生责任区保洁、食堂帮厨列为每期每生的必修课,课程时间平均每天达1小时,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养成。
开展“研学+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如徽州研学的安徽润一生态园的微园林景观设计、谢裕大的采茶制茶、呈坎的卯榫搭建等;铜陵本地研学的丹皮制作、磨豆浆、铜工艺品制作等;在黄山市太平湖景区、铜陵市西湖湿地公园开展“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等劳动实践活动等。
让每一项课程在研磨中与时俱进
铜陵基地承担着全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国防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任务以及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如禁毒、法制、人防、生命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礼仪等教育),基地内开设有生存体验类、素质拓展类、综合实践类以及主题教育类四大模块近百门课程。
随着社会越来越意识到综合实践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铜陵基地也与时俱进,从最初的活动对象局限于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到现在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只要学校有实践教育的需求,铜陵基地就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活动。
基于此,铜陵基地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去开发设计相应的课程,并且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到城乡孩子的差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设计不同的教案、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等。根据参训师生活动后的反馈,在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完善。此外,每学期在课程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重点从“十三五”期间的研学实践到“十四五”期间的劳动教育,铜陵基地已先后接待116.8万人次学生入营参加活动。据统计,铜陵基地共组织综合实践、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共260多期,组织特教学生、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公益性研学活354人次,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全覆盖”,惠及全市城乡十多万名中小学生。
未来,铜陵基地将继续从创新和发展的角度进一步优化课程架构以及内容,除了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德育、生命教育等内容同样应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来。
让每一条线路在主题下各具特色
铜陵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还是著名的铜都,研学资源丰厚。2017年,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因便捷的交通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研学资源,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成为14家首批研学营地之一。
近几年来,铜陵基地不断创新发展途径,利用安徽省和铜陵市及周边黄山、合肥、六安、宣城、安庆等地市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底蕴,开发出了“体验改革开放成就”、“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关注万古长江生态”、“感受革命光荣传统”和“体验水乡农耕文化”等六大主题的42条精品研学实践线路。
与此同时,铜陵基地立足本市,以“铜文化”为主题的“参观铜知名企业、铜陵博物馆,寻访铜都历史,感受发展变化”、以“长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游览长江母亲河、国家淡水豚养护场、大通古镇,关注长江生态,守护微笑天使”和以“江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铜草花开“八宝探索、体验农耕”与梧桐花谷“体验传统农事操作、感受现代农业魅力”的市内精品线路25条。
2020年以来,铜陵基地积极拓宽合作渠道,加强与上海东方绿洲、江苏南京、浙江衢州等10多家国家级营地互联互通,互学互访,交流合作,探讨研学线路课程,签订互派研学战略框架协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研学实践教育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研学教育一体化发展。
让每一次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铜陵基地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期,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拓展内涵,利用铜陵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积极探索出一条实践教育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协调发展之路。
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常态化校本教研、线路考察、优质课评比、教官集训等方式打造“一专多能、实践育人”的教师队伍。其中,两名教师教学设计入选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四名教师优质课荣获国家级二、三等奖,骨干带动,整体提升;抓课程质量。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研发出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劳动教育、主题教育、研学实践六大模块共210余门必修、选修课程,逐步形成“基地+”等多种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研发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安徽工程大学等省内外专家的大力指导和支持;抓服务质量。
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保障安全、家校联动等多种途径提高了服务质量,让每个参加活动的孩子有笑脸、有进步、有收获,赢得了参训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广大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抓改革创新。2019年,铜陵基地正式加入安徽大江教育集团,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遇。由安徽大江教育集团通过招商引资联合投资兴建的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通营地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该营地占地26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户外拓展区10万余平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扩大了铜陵市实践教育的覆盖面。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作为铜陵基地的校长,自开展实践教育以来,让我感受到最大的改变是当我们抛开功利的眼光,不去专注于孩子的成绩,用更加客观的视角去认识孩子,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此,惟愿为学生而生的众实践基地始终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主旨,踏上一条灵活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