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南县第十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全环境育人”的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长,保障学生安全幸福,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师生的素养和能力,我校在继承自身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积极打造“启航教育”理念。力争通过“启明、启智、启动、启美、启劳”教育,达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启蒙、启迪、启程”三个教育阶段,达成低、中、高年级“三阶六年成就一生”的育人目标。通过开展实施“启航教育”,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学校。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抓实日常教研活动。“教在今天,思在明天”,我校引导教师们更新观念,立足课堂,以研促教,真教实研。认真落实县教研室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关注、三个落实”的工作要求,学习李政涛、张齐华、曾曦等专家的先进教育理论。把日常教研活动抓实抓牢,上好研究课,用先进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步形成科研成果。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给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树目标、压担子,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用三年时间成长为学校教学的主力。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生本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和高效的,也就是全员参与、畅所欲言,并且达到了全班都在课堂中掌握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课堂中有思维碰撞的过程,有交流互助的情景,实现多角度的共鸣与共生,有全班齐踏步的迈进,也有个性与超群的凸显。在明确了高效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初步实践总结“启智课堂”模式,即以“先学后讲再练”为课堂教学三个主要环节的“622”模式。突出生本,体现生态主体关照,让位于生,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参与度,从兴趣、习惯、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激活生命,合理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及多种发展可能性,让教学回归生态。尊重差异,课堂以差异为基展开,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情感能力的学生都获得基本的素养培养。同时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厘清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提炼、整合、优化学习路径,倡导项目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保持动态平衡,营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全面发展,赋能学生成长
开展书法课,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写字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得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的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的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我校聘请莒南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程继光为学校书法教师,每周每班开展一节书法课,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练字20分钟,由各班级语文教师负责练字,学校进行检查量化,提高各科教师及学生的重视程度。学校定期开展班级、学校等各个层面的书法比赛,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水平高的同学,推荐参加县、市级层面的比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队伍,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强科学教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将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科学人才。我校利用科学课、科技社团开展科学教育,定期组织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比赛活动。积极争取县科协、县科技局、县教体局的支持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极大提升了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水平。
三、根植体育教育,助力双减增效
配备体育场地及师资,提供物质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在有限的空间内规划了各项体育活动的场地,并且购置了各种球类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时学校不断挖掘教师潜力,专业的教师压担子、多付出,对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加强指导,有体育爱好、特长的教师,协助对学生的培养。另外,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非技术性的管理工作,学校每个体育社团都有2-3名教师参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体育教育理念,将游戏化、情境化等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
加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的优势,我校积极探索体育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会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跑道的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英语课上,教师会通过讲解体育项目名称、规则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阳光课间活力满园,保证活动的时间与效果。校园体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强健民族整体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聚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常态化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我校开展以跳绳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跳绳运动的特点与音乐相结合,融入新课程的理念,按水平段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中体现学生个人技术、小组技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跳绳技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设计,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跳绳的技术动作,培养兴趣,提高健康意识。
成立多彩社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组建篮球、羽毛球、排球、踢毽子、跳绳、手球、书法、合唱等社团,满足学生多样需求。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保证训练的效果。为少先队员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氛围,为队员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各学科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季节比赛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如校园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运动中来,增进亲子关系。
中流击水舟行劲,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属于昨天,奋进是永恒的主题。风正劲,扬帆正当时;行路难,上下同欲胜。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莒南县第十小学将秉持校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上下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