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上冶中学”)坚持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己任,从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办学环境、学生社团、劳动实践等多方面着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华章。
提升管理效能
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冶中学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以简单高效为导向,遵循凡事有流程、凡事有负责、凡事有执行、凡事有检查、凡事有评价“五凡工作法”,设立“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流程化管理,即挑选优秀学生做“小导师”,全面优化升级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的“小导师”对学困生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习惯上督导,不仅帮助学困生在各方面有所提升,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全面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工程,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美德信用”教育多元征信体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打造“美德信用”品牌学校。在教师层面,结合“美德信用”教育,强化教师的底线意识和师德修养,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开展“美德信用亮诺”活动,构建“美德信用积分+素养”管理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队伍管理,并将“美德信用”积分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挂钩,形成人人争先、主动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学生层面,以“诚信成长积分”为抓手,建立上冶中学学生诚信成长档案,实行诚信动态管理,对学生日常行为、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诚信行为予以阶梯式评价,以积分方式计入学生个人档案,每两周完善一次,并根据积分评定征信等级,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培育优秀教师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冶中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常态化开展教师座谈、专家讲座的基础上,选派骨干教师赴北京、河北、江苏、湖南等地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理念紧跟各地名校名师,拓宽教学思路,催生教育智慧;把“青蓝工程”项目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抓手,以专家和名师报告为指引,以实践为主线,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领导班子经常深入课堂调研,并邀请市、县教研员入校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各学科教师组建多支教学“先锋队”,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评课、反复研讨等形式,引领学科教学研发展。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学校涌现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并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斩获多项荣誉。学校有2名教师获“山东省农村特级教师”称号,多位教师被评为“费县名师”和“费县名班主任”,16名教师在省、市级讲说课比赛中获奖。2021年,“王波—山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学校挂牌成立。
优化办学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加强设施设备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才能让教师踏实安心地育人和教研,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和生活。上冶中学不断完善校园设施,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四区分明”,实验中心、艺术中心、信息中心、德育中心、实践中心“五心齐全”,校园硬化、绿化、美化、知识化、经济化、人文化“六化协调”,让所有师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
在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上冶中学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秉承“宁把书读烂,也不把书放坏”的指导思想,在教室和楼道等处为学生设置了书柜和书架,并按班级划分区域,让学生随时随地畅游书海。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开展“好书荐读”“读书沙龙”“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等活动;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以活动促管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助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造精品社团
上冶中学依托乡村少年宫,扎根本地特色乡土文化,以艺术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多元精品社团,包括篮球、剪纸、陶艺、扎染、音乐等内容,让学生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篮球社团的种种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激情和愉悦,剪纸社团的件件佳作是学生心灵手巧的体现,陶艺社团的张张照片体现出学生精雕细琢的智慧,扎染社团的“精染技法”作品呈现的是学生的多彩梦想,音乐社团奏响的乐曲组成学校稳步发展的和谐乐章。近两年,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校社团成员获省级荣誉24人、市级荣誉76人、县级荣誉300多人次。如七巧科技社团在山东省青少年“七巧科技”比赛中有3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学校机器人社团在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有4人获二等奖;古筝社团在山东省少儿艺术体育科创大赛中有2人获二等奖,2人获优秀奖;舞蹈社团在校园艺术节舞蹈展示活动中有1人获银奖,2人获优秀奖;等等。
加强劳动实践
为切实推进劳动教育,上冶中学从师资、场地、活动、劳动习惯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校内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真正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学校在操场东侧开辟花卉园、蔬菜种植园两大校内种植基地,栽种各种花卉和蔬菜,同时传授劳技知识,引导学生唱响“劳动最光荣”主旋律;开辟“开心农场”,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多种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感受劳动的艰辛,形成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全面推行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费县教育体育局和上冶镇政府牵线搭桥,分别在费县后乡土乡村教育实践基地、费县上冶紫荆河农场建立劳动实践区,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学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为广大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学校还采用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模式,要求劳技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清单”,鼓励学生在家中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整理物品、扫地做饭等劳动技能。
上冶中学迈着铿锵步伐,正以无畏的勇气、开拓的韧劲、攻坚的毅力,用高效率的管理体制服务人,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塑造人,用现代化的办学举措培育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奋力行进在乡村教育振兴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