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相关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的文件要求,张寨镇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做好乡村温馨校园的建设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学校积极对标、提升办学内涵质量;通过各种举措落实乡镇驻地学校强镇筑基行动要求,于2024年入选“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第五批典型案例学校”。
一、适宜的办学规模,奠定教学基础
莘县张寨镇实验小学位于张寨镇政府驻地齐南路红绿灯西100米路北。学校占地面积36000㎡;现有建筑面积8789㎡。现有学生1018人,23个教学班,教职工55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精良的教学装备,助力学校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科学教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室、仪器室等专用教室,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张寨镇实验小学始终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新课标改革要求,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学校围绕争创“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打造有正气的领导班子、有锐气的教师团队、有匠气的学科名师和有底气的学生群体为工作重点,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建校以来在全镇的教学工作评比中,我校年年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来,我校均被莘县教育和体育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三、浓厚的育人氛围,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精神,张寨镇实验小学制定了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崇高风尚,增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始终秉承“家校携手 共筑未来”的管理理念,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坚持学生为本、学校主体、多向互动的原则,通过家校合作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成长环境和思想动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家校共育系列活动;借助聆听线上讲座的方式,帮助家长进一步掌握、提升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架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共创、共商、共建、共育,在全校形成了“学校辅助教师,教师家长互帮”的育人氛围。学生家访、贫困生走访、特殊学生帮扶等方式让学校在育人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家长的困难,落实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针对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以省市县资助工作文件为依托,制定了《张寨镇实验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张寨镇实验小学资助宣传和资助育人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将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和九部委的联合要求,为哺乳期教师设立“爱心妈妈小屋”,为女性教师能够安然度过特殊时期提供了温馨的服务。
四、标准的日常管理,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学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学方面坚持“作业备课定期检查”制度;学生安全方面制定了“家长随餐”、“师生同餐”“餐厅开放日”制度;校园卫生方面制定了“红领巾监督岗”、“分生区划分”、“班级班主任负责制”等制度,为学生创建温馨整洁的学习环境。“课间值班”“就餐值班”“家委会”“学校开放日”等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做好了学生安全和家校合作的工作。
五、多措保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品德的内化、知识的习得、体魄的锻炼、审美的融成、劳动的铸就,是对时代新人的要求。莘县张寨镇实验小学在坚持学生五育发展的基础上,立足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结合教师特长开展学校特色课程,利用当地红色基因,通过组织学生去苏村烈士陵园扫墓、瞻仰纪念碑等活动对学生实施红色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把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嘉年华,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感受劳动魅力、感受知识力量。
利用文艺汇演和艺术节的形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特长、表演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活相融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浓厚的校园文化,浸润学生气质
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在教室、走廊、楼道、餐厅、学校长廊等处张贴诗词、名人名言、人物传记等,出口皆成章,举目皆圣贤,让学生时刻处在教育的氛围之中。
建设餐厅墙壁文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加强学生节约和爱护粮食的意识,突出了人文教育,引导学生面对一粥一饭常怀感恩之心;建设教室墙壁文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教室、融入课堂,让学生牢记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建设温馨校园环境,积极推进校园绿化工作,在校内开辟苗圃,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在校内搭建学生劳动实践平台,寓教育于实践,蕴绿意于自然。
引领全体教职工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武装教师头脑,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学校教师坚持勤学习、常沟通的工作方式,确保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走在学生的前面,用自己的“一桶水”浇灌孩子的“一朵花”。
推动实施“全科阅读工程”,打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开放阅览室、创办文学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写作平台,师生发表的作品装订成册,循环往复,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形成了强大的阅读和写作氛围。目前,学校正在探索“诗意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感悟一花一木,在一人一事中丰盈内心、唤醒情感。
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心灼灼,全校教职工坚信文化定能架牢合力育人的桥梁,定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绚烂绽放,走向美好的未来。目标是动力,行动是基石。相信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在我校强有力的文化浸润下,定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为孩子托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