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网


首页 |

学前       基教       高教      职教       人物       推荐       艺体融合       热点资讯       通知公告       教师招聘

管理       访谈       德教       学科       校庆       特色办学       思想理论       民族教育       校长名片       报刊征订


当前位置:首页>当前

与科技同行,打造数字化劳育体系 ——济南起步区大庄小学依托国家智慧平台开展特色劳育

发表时间:2025-03-18 08:54作者:赵青


济南起步区大庄小学坐落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大庄村,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较多,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较少,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校园内出现很多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为了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营造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学校高度重视生态劳动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创新机制,并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校园美化、手工制作等生态特色劳动教育活动,旨在行动中提高劳动素养,将生态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充分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构建家校“云”合作,深化劳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出现了“巨婴”现象,探及原因是由于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满足式教育”“溺爱式教育”“代劳式教育”大量存在,为了减少此现象的产生,我校学习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劳动教育”-“劳动光荣”-“习近平谈劳动的价值”模块中的内容,依托我校的家长“慧”特色课程,开启了家校“云”合作。

在班级群内下发“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致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明确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引领家长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劳动任务并鼓励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多给孩子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不定期的向家长推送有关劳动养成教育的学习资源,引领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打造“5+2+1”机制,提升劳育认知度

我们以“5+2+1”模式,开展多维度的劳动养成教育:

“5”是指:学生在校五天校内责任岗。包括卫生区、教室及个人卫生。新学期伊始,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态校园环境,学校会派专业人员对校园进行一个全面的卫生消杀工作;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卫生区域。班主任学习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劳动教育”“劳动智慧”“案例集锦”中的“处处有阵地 人人爱劳动”视频资源,设置了因人而异的劳动任务。值日生人员不仅要负责教室的卫生,而且要保持本班卫生区的整洁,每天都有大队委员对卫生进行检查统计,大队辅导员每周一利用升级仪式会进行卫生通报表扬,对于卫生优秀的班级,会颁发卫生流动红旗。

“2”指:学生周末在家的家庭感恩劳动。班主任运用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劳动教育”模块,利用班会课开展“致敬劳动者”、“以劳为荣,以劳育美”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感受伟大的劳动精神,并根据主题班会设计了特色化的劳动作业,鼓励学生回家进行感恩性劳动,主要包括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劳动热情,体会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进行了感恩教育,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而且还培养了劳动光荣、崇尚劳动的美好品质。

“1”是指:一学期线上才艺大比拼。为了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我校利用腾讯会议组织了“舌尖上的美食——线上厨艺大比拼”活动。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体验,同时此次活动也是劳动教育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

三、注重社团实践活动,促进五育融合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引领下,于2021年9月成功引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兰柳编。我校顺时施宜,依托“新六艺”课程体系,成立了心悦指尖——纸藤编织艺术工作坊。执教教师通过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课堂教学模块优秀课例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认知水平采取生动有趣、创新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麻花编、十字编、米字编等编织技艺,通过学生的动手劳动实践,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小筐、小篮子、笔筒等一件件精美的纸藤编织作品应运而生。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成了学生进行特色手工劳动教育的快乐时光,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体验了劳动可以创造美的过程,感受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同时,参考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劳动教育”模块中的“劳动导航之清单方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并开展了践行劳动 “育”见成长的“勤劳的小蜜蜂”主题劳动活动;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乐学的劳动教育,例如:五一劳动节——我是小小劳动者、六一儿童节——我是环保服装设计师、“浓情仲秋、点亮幸福” 手工灯笼劳动活动等。

另外,借助“研学”之力,开展校外“探古寻忆”的劳动教育。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为了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感受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我校依托“我与我的世界共成长”研学主题活动,带领三四年级学生来到济南章丘龙山城子崖遗址,一起穿越“石器时代”,玩转史前工场——植物印染、考古体验、钻木取火、黑陶制作,石器磨制。在动手实践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先民辛勤劳动的智慧,体验了古老文化的魅力。

四、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劳育校本课程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好教师,我校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依照新课标自主开发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我校美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课题,学习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课程教学中优秀课例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开发了三节校本劳动课程。两节传承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传承非遗梦 情系中国结》与《妙剪生花》、一节变废为宝的劳动课程——《吸取创意 管你七十二变》。三节劳动课程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多彩有趣的劳动课中,不仅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优秀的劳动品质,而且感受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了的我国优秀传统工艺,激发了学生用绿色环保的方式美化生活的愿望。   

五、创新校本劳育,初见良好教育成效

首先,“干净、自强”是我校的校训,建设一所生态环保的绿色校园也是我校的办学目标。通过“5+2+1”多维度的特色劳动教育,学习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得优秀,学生的劳动品质得到了提升。

其次,纸藤编织社团让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让校园里的美育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在2023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成功举办了“五彩纸藤 编织美好童年”的纸藤编织作品展;“心悦指尖”纸藤编织艺术工作坊于9月份成功参加济南市中小学班级文化节的市级展评。

第三,在学习编织中国结的特色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中国结的历史、种类、寓意、特点及应用,学会了编织技法,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在动手编织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在剪雪花劳动课中,学生学会了六折剪纸的方法与技巧;在“吸”取创意,“管”你七十二变中,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乐趣与意义,增强了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的活动,学生掌握了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以树德,劳以强体,劳以育美。劳有所获,创新改变未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从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优秀资源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不断开展一系列的生态劳动教育活动,让劳动教育为学生助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向阳而生,沐光而行,一路生花!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副标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

副标题